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

翅膀心情記:我的鄉下與少交集的阿嬤

台南的西港鄉,一個尚未改制前的地圖上幾乎看不出來位置的鄉鎮,我的爸爸與媽媽就是從這個不知名的鄉鎮到外地打拼的。話說西港鄉有名的,或許就是那幾年一次的「做醮」,每到這個時候離家在外的小孩總會回家,帶著好朋友們一起看繞境的活動,其中最著名的就是「蜈蚣陣」或者有人稱為「百足先人」。(本文的重點不是這個,如要知道夠多訊息,可以上網查查即可)

我的阿嬤,在小小的西港鄉這個小鎮中,度過了人生至今已經7、80餘載的時光,以前就是童養媳的阿嬤,對於西港鄉的人事物幾乎如數家珍,對於我們這孫子輩的,接觸或許沒有這麼多,不過每年過年總會回到西港鄉,細細品味步調緩慢的城鎮,田園鄉、草香、也許還會參雜著叔公家的牛糞味,古色古香的三合院,也不敵現代建築的侵略,現在西港鄉的三合院,幾乎也不復見。

對於阿嬤的記憶,說實話現在一點都不深刻的想不起來,在我這輩中,或許我大姊與大哥對於阿嬤或許會有比較深刻的交集,小時我總只有放假的時候,才會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回到我們口中的「鄉下」,等到長大出社會後,回鄉下的念頭已經變成可有可無的附屬品,對於阿嬤的記憶也漸漸只有家人口中關心的詢問而已。

我算不清是阿嬤的第幾個孫子(如果以年紀來看的話),不過每年阿嬤總不會叫錯這麼多孫子的名字,至今80多年來阿嬤的思緒也都非常的清楚,阿嬤總是駝著背,這是以前跟著阿公長期在務農所導致的傷害,中學時期也會聽到阿嬤說腳痛,說著要叫叔叔帶他去抽水、打止痛針,在蒜頭盛產的時期,每次回鄉下就看著阿嬤拿著小小的鐮刀,在剝著蒜頭以利出售‧‧‧‧‧‧等等,身體也一直沒有多大的病痛;高中時期、大學時期就會聽到阿嬤的電動機車壞掉,要哥哥回去幫他修理與看看,腳因為長期的病痛累積,走長途的路也不甚方便,於是電動機車就是較好的代步工具(殊不知這會是曾孫回鄉下最想玩的玩具之一);爸爸是家中的老大,哥哥自然就會是長孫,不過對於我這個家中最小的,跟阿嬤的交集真的就這麼多了吧!每次回鄉下的問候,關心阿嬤的身體,壓壓看腳是最近是否水腫,提醒阿嬤記得吃飯,每次回去的時間隨著年紀越大,停留的時間就越成反比,因為家裡有事、因為在台北沒有回來,因為什麼等等的啪啦啪啦。

2016年的2月6日大家都被這次的地震嚇到了,我也不例外,不過我們這邊卻沒有什麼災情,口中俗稱的鄉下當然也沒有任何的災情,不可免俗的今年一樣拿著祝福阿嬤身體安康的紅包給阿嬤當壓歲錢,或許這是我們家族的習俗,一樣與阿嬤的關心,就像今年的功課做完了一般。2月27日當大家都還沉浸在三天連假要何處去的時候,下午五點我的阿嬤就因為腦栓塞住進了醫院,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